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依托新材料与能源学院(表面微纳米材料研究所)及河南省第七批、第八批重点学科-应用化学的平台及科研优势建设并发展起来的。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纳米材料与技术2个本科专业,在校生200余人。本学科建立了材料科学、工程技术、性能优化及材料设计为目标的立体式知识框架,强调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突出人才培养在学科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以培养在新能源与新材料等相关领域的综合性应用型专业人才为首要任务,力争成为我校转型发展和争创“双一流”学校过程中的支撑学科。
本学科紧跟世界科技前沿发展步伐,立足国家战略及中原经济区建设需求,并结合许昌市产业结构特色,开展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工作。形成了四个特色研究方向:1、特色功能材料与制品,2、光伏材料与器件,3、储能材料与锂离子电池,4、生态结构材料与应用,在此基础上与地方行业融合开展了一系列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工作。本学科拥有应用化学河南省重点学科、河南省微纳米能量储存与转换材料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微纳米能源材料与器件工程实验室、河南省微纳米能源材料院士工作站、河南省纳米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加(拿大)表面微纳米材料合作实验室、“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许昌学院联合实验室”、河南省高校“微纳米结构与能源材料”科技创新团队、许昌市超硬材料制品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和实践平台。先后与河南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大宋官窑瓷业有限公司合作,并分别签署了超硬材料领域合作研究战略协议和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将发明专利《一种通过外加纳米材料在氧化气氛下烧制钧瓷的方法》以50万元的金额转让给河南大宋官窑股份有限公司。
本学科拥有3600多平方米的专用实验场地,拥有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拥有价值3000多万元的科学仪器设备。本学科专业现有教职工29人,副高以上职称11人,具有博士学位19人。现有兼职教授或高级工程师7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千人计划”1名。研究团队被评为河南省“微纳米结构与应用”创新型科技团队。学院教师共承担和完成省部级及以上项目20余项,到账科研经费超过950万元,申请发明专利16项,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在校大学生分别获得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和第十二届“挑战杯”河南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