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学院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我院郑直、何伟伟教授入选2019年度“中原学者”“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作者:朱聪旭  发布时间:2020-03-02  访问次数:[]

日前,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和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发文(豫组通[2019]45号),公布了2019年度河南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人员名单。我校副院长郑直教授入选中原学者,新材料与能源学院何伟伟教授入选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学校高层次人才建设获历史性突破。

2007年我省设立中原学者称号以来,经过13批遴选,目前共有63位高层次科技人才入选,其中,7中原学者分别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原学者机制被誉为我省培养两院院士的摇篮。该计划是河南省委省政府于2017年开始实施的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计划用510年时间,有计划、有重点地遴选支持2000名左右中原学者”“中原领军人才中原青年拔尖人才在内的三个层次共12类人才,形成与中原百人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相互衔接的本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开发体系。今年是我省第二批评选,共评出各类人才211人;其中中原学者入选5人,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32人。

本次入选中原学者的郑直教授,是许昌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微纳米能量储存与转换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河南省优秀教师、学术技术带头人、材料学重点学科及微纳米结构与应用创新团队带头人。他致力于纳米结构材料设计与应用研究,在纳米光电能源材料、纳米超薄交联材料和纳米钧釉材料等三个方面科研成果丰硕,丰富和发展了纳米化学交叉新学科。在纳米光电能源材料方面,郑直教授团队发展了系列新型光电能源材料,开发低温掺杂及界面修饰绿色化学技术,解决了纳米结构精准调控的难题,揭示了载流子高效分离与传输的规律,开创了低成本原位构筑杂化太阳能电池器件新领域;在纳米超薄交联材料方面,开创了表面化学反应新技术,国际上首次提出轻敲化学(Chemistry with a tiny and light hammer新机制,解决了有机分子交联后不易成膜及官能团保护的难题,为研制高性能生物与医用超薄膜提供了新途径;在纳米钧釉材料研究方面,推动了河南特色钧瓷产业的升级发展,率先将纳米材料引入传统釉料,实现了钧瓷烧制的技术突破,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做出了突出贡献,转让专利使企业取得超亿元产值,产品成为博鳌论坛国家名片。近年来,郑直教授共发表 SCI 收录论文197篇,包括J. Am. Chem. Soc.等国际顶尖杂志,多篇次被Chem. Rev.IF54.3)杂志引用,总他引4200次,H-index 36;完成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子课题,主持4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2件,以第一完成人获得2018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基础研究)。

入选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何伟伟教教授,是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重点学科(材料学)方向带头人。他专注科学研究,发展了以金纳米颗粒为模板的种子调制外延生长方法,制备系列多组分杂化贵金属纳米结构;发现了贵金属纳米颗粒的类酶催化活性并建立基于纳米颗粒的多种生物检测方法;实验论证了纳米结构催化活性的组分调控观点;开拓了低温表界面调控增强光催化活性新途径,构筑了金属组分修饰金属氧化物纳米结构,显著提高光催化降解污染物和抗菌活性;创建了一种能够准确预测和测定半导体光生活性氧物种和载流子反应活性的理论模型和电子自旋共振实验检测方法,揭示了金属组分特征和能带结构匹配规律对光生载流子、活性氧物种产生能力和光催化活性的极高增强作用机制;揭示了金属纳米颗粒与活性氧物种的相互作用行为,为理解纳米材料在生物和环境相关体系的反应活性和潜在应用提供重要依据。近年来,何伟伟教授先后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发表SCI 收录论文75篇,包括J. Am.Chem. Soc., Biomaterials等期刊,且ESI高被引论文6篇,总被引用4000多次,个人H-index 33;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先后入选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杰出青年)计划、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授权发明专利6项;获河南省青年科技奖和美国化学会会员奖。

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队伍汇聚工程,不断加强人才项目的谋划、组织、服务、指导、跟踪,截至目前,学校拥有长江学者1人,中原学者1人,中原千人计划3人,近三年新增各类高层次人才31人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