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3日,由我校河南省微纳米能量储存与转换材料重点实验室、化工与材料学院(表面微纳米材料研究所)主办的“2025无机材料前沿交叉研讨会”创新创业楼一楼学术会议厅顺利召开。会议邀请了清华大学王训教授、东北师范大学朱广山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王开学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焦淑红教授及西北大学韩英锋教授,我校校长、河南省微纳米能量存储与转换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郑直教授,实验室骨干成员、联合培养研究生、本科生等13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表面微纳米材料研究所所长何伟伟教授主持。
会上,郑直教授致辞,感谢各位专家莅临许昌学院指导工作,感谢与会师生能够在周末时间积极参加会议交流,开展思想碰撞,提升科研素质,并对本科生未来学术成长提出殷切希望。

许昌学院校长、重点实验室主任郑直教授致辞

表面微纳米材料研究所所长何伟伟教授主持会议
清华大学王训教授做了“亚纳米尺度材料化学”的学术报告,分别从无机-高分子之间的桥梁、亚纳米材料表面结构以及电子离域三个方面讲述了亚纳米材料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其团队所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团队发展了“良溶剂-不良溶剂”这一普适性亚纳米材料合成策略,成功实现了从金属到团簇亚纳米一维结构的构建,所构建的亚纳米材料兼具无机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的特点,成为链接无机材料与高分子材料的桥梁。

清华大学王训教授在研讨会上做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王开学教授做了“高性能电极材料设计构筑”的学术报告,介绍了多孔电极材料设计的研究进展,三维多级孔自支撑碳膜、泡沫镍原位生长碳纳米管在高比能锂空气电池中的应用,高效均相催化剂对锂-二氧化碳电池的性能提升等工作,最后分享了团队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及非共轭有机材料在钠离子电池中的最新研究成果。

上海交通大学王开学教授在研讨会上做报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焦淑红教授做了“面向500 Wh/Kg锂金属电池设计与界面研究”的学术报告,介绍了面向醚系电解液的优势及在醚系电解液中NMC阴极和界面存在的挑战,发展了双盐醚系电解液改善NMC阴极界面稳定性的方法,最终通过平衡阴阳极稳定性成功了设计出500 Wh/Kg高比能锂金属电池。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焦淑红教授报告在研讨会上做报告
西北大学韩英锋教授做了“有机金属超分子化学”的学术报告,详细介绍了团队在金属卡宾超分子、基于TPE结构的金属卡宾超分子、金属卡宾模板导向的功能分子合成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重要的创新性研究成果。

西北大学韩英锋教授在研讨会上做报告
东北师范大学朱广山教授出席会议并与在场师生就新型多孔材料的定向合成、性质与结构研究、应用开发等方面开展交流。

东北师范大学朱广山教授出席会议
我院党委书记许志红教授参加会议并就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问题与到会专家深入研讨,请大家为我院精准把脉、传经送宝。

我院党委书记许志红教授参加会议
与会师生围绕材料与化学前沿问题与到会专家进行了热烈讨论与交流,现场氛围活跃。

我院师生与专家现场交流

会议现场全景
此次会议系我校表面微纳米材料研究所成立2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会后,与会专家参观了表面微纳米材料研究所和河南省微纳米能量储存与转换材料重点实验室。(摄影:李伟)

许昌学院2025无机材料前沿交叉研讨会全体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