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党群工作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理论学习 >> 正文

如何看待美国的两党制

作者:张学燕(审核人)化学化工学院  发布时间:2015-10-13  访问次数:[]

 

千百年来,民主始终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从雅典民主政治的演变到《权利法案》的颁布,从美国1787年宪法的出台到我国集体领导制度的不断完善……实行民主制度顺应历史潮流,也是人民的心声。为了更好地实现民主、保障民主,世界上的主要国家纷纷结合本国国情建立起民主制度。

从本质上看,绝大部分国家的总统制、议会制等制度,都遵循分权原则,其中以美国的三权分立制、两党制最为成功、有效,也备受推崇;我国则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为核心,形成了独特的集体领导制度,不过长久以来一直为西方国家及一些异见人士所批评。

诚如习主席所言:世界是多向度发展的,世界历史更不是单线式前进的。中国不能全盘照搬别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否则的话不仅会水土不服,而且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新华社201441日)当我国的某些专家V”为美式民主摇旗呐喊的时候,他们中有多少人是结合中国国情认真地考虑了这个问题?当不少年轻人向往着美式民主的时候,又有多少人会结合辩证法去分析美国政治制度的缺陷?

国家制度上的拿来主义对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危害,苏联已有切身体会。为了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繁荣发展、社会长治久安,有必要对美国的政治制度进行具体分析。其优点广为人知,不必多言,下面我们重点看一看其缺陷。

分权、制衡、竞选

美国的政治制度可以概括为三点,即三权分立、两党制、总统制。

三权分立,亦称三权分治,是西方民主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则。政治上的三权分立是指司法权、行政权和立法权的相对独立。在美国,由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以防专政的出现。

两党制,即美国的民主党、共和党交替执政。需要注意的是,美国并非只有这两个政党,但是只有民主党和共和党有资格推出总统候选人。1860年以来,共和党和民主党交替执政的局面一直持续至今。两大政党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总统制,其主要特点为总统通过竞选产生。这种产生模式选出来的领导人口才自然没问题,但执政能力就是另一回事了。小布什在担任总统之前之担任过5年州长,既不了解其他州的情况,又没有治国理政的经验,更没有对别国的深刻了解;奥巴马的资历更成问题,只担任过4年州参议员。因此,小布什把美国拖入了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泥沼,奥巴马摧毁了700万个就业岗位。

不进则退

在那个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统治者仍然是皇帝的年代,美国的政治制度具有的进步性一定程度上为美国的飞速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因此。美国的政治制度在二百多年里并未有太大的变化。这种制度上的停更,使美国引以为豪的政治财富阻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进步与发展,这种恶果在近几年逐渐地显现出来。

在上文中已经提到过,美国制宪家们的总体思想就是通过各机构、各党派之间的相互制约,来达到权力上的平衡,从而实现相对上的民主与平等。于是,美国政治制度的结构性缺陷便暴露出来,那就是

从权术上讲,相互制约确实可以保障民主,但也埋下了相互拆台、闹内讧的隐患。如果各个机构、各个政党都把有限的政治资源浪费在内耗上,国危矣!

另外,立法、司法、行政在三权分立并相互制衡的制度下,因为分立而很难实现信息共享,又因为相互制衡而很难达成政治共识,进而导致决策过程漫长,决策效率低下,决策效果大打折扣(这也是信息的时效性的体现)。

苍颜白发

2008年,美国总统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上台伊始,便着手推进医疗改革。但由于共和党的反对,有关医改的预算协调议案直到2012321才获得通过,23日正式签署。然而,仅仅7分钟后,以共和党人为主的美国13个州的检察长联手提起诉讼,以侵犯州权为由控告该医改法案违宪。

2013920开始至30日晚间,在共和党内茶党等保守势力的强烈要求下,国会众议院议长博纳至少三次提出不同版本的临时拨款议案,这些议案都与阻挠奥巴马力推的美国医疗保险改革实施内容相捆绑,但都没有得到民主党掌握的参议院的通过,最终导致联邦政府预算至今没有着落。2013101,美国联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门关门。20131016晚结束联邦政府关门。这已经是美国政府自1976年以来第18次停摆了。

今年730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以225票赞成、201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一项议案,正式授权众议长博纳起诉总统奥巴马。

也正因为如此,奥巴马慨叹道:我承认,今晚正在收看我的讲话的人们对税务和债务、能源和医疗保健等事项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不论他们属于哪一个党派,我可以断定此时此刻大多数美国人都在思考同一件事:今年,明年,甚至后年,华盛顿将一事无成,因为华盛顿四分五裂。2012124日,奥巴马2012年国情咨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