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许志红教授团队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 上发表了题为“A Cascade Activation Probe with Double-Enhanced Near-Infrared Imaging for Monitoring Peroxynitrite Fluctuations in Vivo(一种具有双增强性能的近红外串联荧光探针用于监测体内过氧亚硝基阴离子的波动)”的研究性论文。薛怡琳同学为我院2018级应化专业毕业生,完成探针合成工作,现在宁波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侯旭锋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我院许志红教授,南京工业大学李伟博士和湖南大学袁林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是体内一种重要的活性氧物质(ROS),可以与蛋白质共同作用维持体内的生物氧化还原平衡。同时,其浓度的变化也可以作为评价多种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药物肝损伤等)的重要指标。然而,在复杂生命体内的精确检测ONOO–的含量波动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许志红教授团队合理地设计了一种双增强发射的近红外次序激活荧光探针(B-TCF)用于测量ONOO-的波动变化。
探针设计基于丙二腈半花菁染料为母体,硼酸酯和氧杂蒽为双响应位点,在ONOO–低浓度时,硼酸酯发生水解,高浓度时,氧杂蒽环被破坏,探针在分别在776和625 nm处对不同浓度范围表现出双增强近红外荧光发射,能够区分活细胞中低浓度和高浓度的ONOO–。此外,B-TCF还显示了优异的选择性、灵敏度和反应速率。通过在相关动物模型中的应用,B-TCF成功监测了异烟肼(INH)和对乙酰氨基酚(APAP)等药物诱使体内ONOO–的浓度上升,证实了INH和APAP肝损伤ONOO-浓度差异。该项研究发展了第一个双增强串联激活近红外荧光探针,用于监测体内ONOO–的动态变化,并且在评估不同阶段的药物性肝损伤方面显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图片来自化工与材料学院)
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nalchem.4c03685